English

贴近群众 贴近生产 贴近生活

1998-03-31 来源:光明日报 项怀诚 我有话说

最近,利用出差江苏机会,与吴江市委书记沈荣法就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谈了整整一天,并在水织成网、宅桥相映、风光清幽、渔舟唱晚的古镇上停留两天。吴江近年来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,曾被费孝通概括为:经济总量迅速扩大,城镇面貌明显变化,社会事业有大发展,人民生活有大改善。我两天走马观花的印象,一是农村、城市都很清洁,二是亲朋邻里关系和睦,三是民心稳定,四是社会风气宽容祥和。市委书记介绍了繁荣和发展吴江经济的五大战略,重点讲了“协调”发展的思路和方针。这里只反映一些我看到的现象,东鳞西爪,只是一个侧面,看起来都是经济工作,实际上背后包含着丰富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。下面是吴江市近年来许多工作中的几项:

一是疏浚河道。吴江系水乡泽国,河湖交错,星罗棋布。全市有2280条河流,去年一个多月的时间对主要的河道大举清淤,累计出工120万人次,挖泥650万吨,清理了杂草,加深了航道,已有1400多条河流得到不同程度的疏通。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两岸整修了护岸,桃柳成行,还种了许多香樟树,船埠头、渡口、凉亭、拱桥,都已修葺一新,连始建于唐代,旧称“九里石塘”的古纤道亦全面修复,古运河旧貌换新颜,愈显美丽。市里领导对我说,他们计划用三年时间在1999年以前把全市所有的河道都疏浚一遍,这在水乡是件大事。以前没有力量搞这么大的工程,水道清淤主要靠农户出于积肥目的,家家户户农闲时去挖河泥,近些年来农家肥使用日见减少,挖河泥的情景几近绝迹,以至河道淤积日趋严重。去年动员全社会力量大举疏浚河道,兴修水利,一举三得,既疏浚了河道,又改善了水质;既增强了河流的蓄水、抗洪能力,又增强了通航能力;既加高加固了圩岸,又绿化美化了环境。城乡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,此举深得民心,老人说,只有太平盛世、国泰民安的时候才有这种造福黎民的大举措。

二是水面利用。吴江地貌属湖荡水面平原,水面面积(不包括太湖)占总面积的22.7%,全市80万亩耕地,40万亩水面,三分天下有其一。对于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,以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觉地认识,切实地利用。现在湖满鱼虾、广通舟楫的水面被精心地规划,充分地利用,枕河人家开始“水里捞金”。仅远近闻名的特种养殖水产品就有中华鳖、河鳗、太湖蟹、罗氏沼虾、加州鲈鱼等等,全市养殖面积近3万亩。1997年水产品总量110万担,多种经营总收入42亿元。1997年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突破5000元人民币,其中51.3%来自多种经营。被称为神州第一甲鱼场的华兴养鳖场1996年的利润6000万元,1997年5000万元,广袤的太湖边上62公里的沿线水面,经过规划得到了合理的利用。

三是土地复垦。这里历来人多地少,土地资源十分珍贵,全市耕地面积80万亩,都是亩产1000多斤的良田沃土。二十多年来办乡镇企业、建各类市场,村镇建设占了约4万亩耕地,办起的企业和市场,发展了一方经济,富了一方群众,像吴江那样大量占地的情况在沿海地区非常普遍、也非常严重。近些年来,特别是1995年以来,吴江的同志整修大运河、大浦河,同时大力平整低洼地、复垦废弃地、河滩地。全面规划耕地,减少田梗,整修沟渠,拉直河流和公路,总共复垦了4.3万亩耕地,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动态平衡并略有结余,保住了子孙的“饭碗田”。二十多年来粮食总产量保持在9亿斤左右,比1978年还略有增加。在同样多的耕地上除了粮食总产量不下降外,还生产了大量瓜果、蔬菜、花卉供应市场。大片的桑园支持了缫丝纺织业的发展。土地复垦实际上是对国土的大规模整治,在吴江市你可以看到大块大块平整的农田、沟渠成网、林木成行,排灌运输都非常方便,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,在这里已经看到了现代农业的雏型。

四是村落调整。随着土地水利整治和规划的深入发展,一些零星的村落的调整摆到了议事日程上来,开始了小村向大村合并的趋势。吴江七都镇历来是个大镇,经济很发达,近年来附近一些村落的居民陆续迁入,三年累计已进镇落户的有780户,大体上相当于并掉七个小村。村落的相对集中进一步节约了耕地,人口的相对集中,为改善生活环境,提高生活质量创造了条件。最得人心的是这几年吴江抓了农村的改厕和改水。水乡居民由饮河水改为饮自来水,现在全市90%的居民已经喝上了自来水,管道供水又为改厕创造了条件,用了几千年的马桶现在已经很少,全市80%的居民用上了抽水马桶。农业机械化的实现,农村经济的发展使江南农村的生产、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,以前家家都有的猪圈、鸡舍、兔屋、粪缸、灶头、米囤甚至某些农具都不再是生产和生活必需品了。乡镇企业的兴起、教育的普及使新一代农民觉得相对集中的居住更加方便。事实上,合并就是提高,集中等于改善。去年底全市65%的村镇成为电话村(以65%的住户装上电话为标准),今年这样的村镇可以达到95%。大部分普通农户的家庭都装了电话,去年70%的家庭接通了有线电视,今年全部农户都通了,可以看20多个频道。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。据市里同志说,全市560个村镇三年前改造了5个,1996年改造了30个,1997年改造了72个,现在村落调整已经成为一部分农民的自觉要求。

疏浚整理河道,规划利用水面,土地整治复垦,村落集中调整,这些工作都是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。没有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,就没有城镇面貌的变化、社会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。说到底,经济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。1997年吴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4亿元,财政收入7.3亿元,进出口总额7亿美元,实际利用外资1.5亿美元,当年农民人均收入5001元。当地人民已经实现小康并大步向“富裕型”迈进。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,而且用得其所,推动了农村科教、文化事业发展。我在吴江看了几所学校,松陵镇的职业中学占地150亩,有多媒体教学设备,阶梯教室,学生食堂一次可供1800人就餐,校舍都是新的。职中的对面就是鲈乡小学,环境幽美,校舍整齐,有音乐、绘画、微机等专业教室,条件比大中城市的中学还要好,居然还有一座室内体育馆。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都不错,我在震泽中学见到现任的校长,问他高中毕业生大学入学率多少?他告诉我,这几年都在98%以上。这是我的母校,真为她感到骄傲。这一带历来尊师尚学,所谓积金积玉,不如积书教子,推崇读圣贤书,行仁义事,存忠孝心,现在读书的风气似乎比从前更浓。当然,其学风建设已非传统的风尚所能比了,所赋予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。

据说前两年沿着318国道、205省道两侧有许多路边店,常有一些不文明的事情发生。前年市里下决心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全部清除干净,新建了一批服务区,方便过往客商司机,群众反映很好。吴江的同志说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一样也要真抓实干,也要有典型。干部要讲公仆形象,服务行业要有窗口形象,群众自己要有市民形象,市容市貌要有城市形象。如果说吴江市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特点的话,那就是贴近群众、贴近生产、贴近生活。从吴江近几年的实践看,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实实在在的,必须从实际出发,从实实在在的工作抓起。要摒弃“虚”的观念和“虚”的态度,遵循两个文明建设相辅相成、相互促进的规律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实现两个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。

(1998年3月6日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